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從哪開始?不是做網站,而是先釐清策略

數位轉型思維
2025/06/12
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從哪開始?不是做網站,而是先釐清策略

大家都知道「數位轉型很重要」,通常第一步是弄網站或導入系統等,但這樣其實從一開始就會走錯方向。

網站、APP、系統或任何工具都是戰術手段,而戰術的成功必須建立在清晰的戰略之上。如果背後沒有策略,最終可能只是感覺做了很多事情,卻沒有帶來任何成長,或者你也不確定應該期待哪個部分有成長。

網站對於一整套策略,除了版型漂亮還要能夠和行銷接軌、支援銷售、推動組織營運。這篇文章會從三個層次來談,「不要急著做網站」的核心理由。

  1. 為什麼許多企業「先做網站」之後就不再信任數位工具,因為剛開始就種下失敗種子。
  2. 網站只是拼圖之一,數位生態系才是成長的真正關鍵。
  3. 如何用策略地圖,找到屬於你企業的下一步方向。

如果你正在評估網站改版或想開始數位轉型,那麼請先讀完這篇,或許會為你省下好幾十萬的錯誤成本。

錯把網站當解方,等於是埋下失敗種子

當一個企業覺得「需要改版網站」,真正的問題往往不在網站本身,而在於更深層的營運困境沒被正確診斷。比如流量低、詢問少、成交差,這些看似是「網站表現不好」,但實際上可能是品牌定位模糊、行銷漏斗斷層、客戶體驗不佳所導致的結果。

就像是大戰略裡面的其中一個戰術,戰術的勤奮無法掩蓋戰略的怠惰,如果沒有制定好戰略,即使戰術打得再漂亮也無法改變局勢。

「網站」這項工具所扮演的角色,應該是承載你的商業策略、延伸品牌的語言,進而帶起行銷流量、啟動轉換與互動流程。如果這些策略沒有先釐清,網站再怎麼漂亮,都沒辦法撐起後續的商業成效。

舉個例子,假設網站做得超級漂亮,但使用者快速瀏覽後根本搞不懂到底提供什麼服務,或者對自己有什麼好處,那他們就只是花幾秒鐘看完一個漂亮的網站而已,不會有後續故事發展。甚至是,網站裡面談的內容和實際店舖所展現的風格完全不同,那也會引發更多災難。

當然不僅是網站,導入系統或經營社群等也都是一樣。

先策略、後工具,才是避免錯花預算的關鍵

預算不夠精準、功能需求不明確、部門溝通失敗,這些問題都不是設計師或工程師能解決的,應該先釐清「你的目標」或「你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」,這些是策略層的問題、經營者該先釐清的商業目標與組織共識。

與其急著問「怎麼設計、做什麼功能、用什麼系統」,不如先問清楚:

  1. 數位轉型的目標是要做什麼?(提升品牌印象?優化客戶服務?改善營運流程?)
  2. 有沒有具體的痛點或非改不可的原因?(動力是否足夠?)
  3. 假設達成目標,我們可能會變成怎麼樣?(能不能建立具體的願景?)
  4. 誰是關鍵推動者?
  5. 團隊本身有沒有基礎數位能力?(目標要先訂低一點?是否需要外聘顧問?)
  6. 團隊內部能不能達成共識?(哪些部門會受到影響?同仁們是否願意學習新流程?)
  7. 願意投入多少資源?(有多少預算?有多少時間可以試錯?)

如果這些前提都還沒釐清,任何設計與開發的投入,最終都可能變成「投入很多資源,改來改去,結果最後發現完全沒有效益」的災難。

我常講一句老話「越急就會越慢」,前期投入多一點時間釐清方向,先把策略討論好,後面的方向才會走對,經營者才有辦法將核心主軸傳達給其他人。

情境舉例:傳統製麵廠設定目標

假設某個傳統製麵廠是一間在地經營三十年的製麵工廠,第二代接班後希望導入數位工具,以下是他們釐清後的輪廓。

  1. 數位轉型的目標是要做什麼: 希望提升業務效率,不再靠 LINE 手動接單;同時強化品牌印象,讓新客戶可以在網站快速了解我們的產品與配送機制。
  2. 有沒有具體的痛點或非改不可的原因: 每天 LINE 接單量大又混亂,經常漏單、錯單,業務耗在處理重工流程,沒時間開發新客戶。這些問題已經拖慢整體營運,必須改善。
  3. 假設達成目標,我們可能會變成怎麼樣: 一年內希望達成「表單自動接單、訂單整合到後台、員工能即時看到今日出貨內容」,並逐步導入會員制度,提升回購率。
  4. 誰是關鍵推動者: 第二代經營者本人親自參與導入與決策,並指定內部行政主管協調每日資料與流程整合。
  5. 團隊本身有沒有基礎數位能力: 員工習慣使用 Excel 與雲端表單,對操作後台沒有排斥,也願意學習。部分老員工需要適應期,但整體態度正向。
  6. 團隊內部能不能達成共識: 行政、業務、出貨三個部門已經共同開會三次,釐清目前流程與痛點,也都認同導入系統是必須的方向。
  7. 願意投入多少資源: 預算首年預計投入100萬,採分階段導入方式,前六個月先優化接單流程與網站前台,之後再討論要導入哪種內部系統比較適合。

這樣釐清,會讓後續每一筆預算都花得更準,也讓所有人走在同一個方向上。不用再猜來猜去,討論也不再流於「好不好看」,而是聚焦在「這樣有沒有解決問題」。這就是策略的價值。

數位轉型是一張大拼圖,而不是單一專案

剛剛提到把網站或系統等單一工具,當作「戰略」的思維,很容易讓企業抱持錯誤的期待,以為網站上線就會開始賺錢,或者導入系統就會馬上改善營運流程。真正成熟的數位轉型,必須把網站放在整個策略拼圖裡面看待。

我們也提到必須談清楚目標,把戰略當成一張大拼圖一樣,先描繪拼圖完成後會是什麼樣子,再佈置裡面的戰術小拼圖,每塊小拼圖都執行到位就有機會完成大拼圖。可能包含:

  1. 願景描繪成具體目標,讓大家都能看得到。(畫圖?數據文字?)
  2. 達成目標要選擇的主要工具。(先做網站?APP?社群?導入系統?)
  3. 假設達成目標後的情境模擬。(最小可行產品?制定測試階段?)
  4. 關鍵推動者組建團隊,並獲得需要的權限。(核心決策從內部組團?專業技術聘請外面團隊?)
  5. 團隊本身需具備基礎數位能力。(安排課程?聘請顧問?)
  6. 投入合理資源。(討論拿到資源的方式?說服關鍵決策者?)

情境舉例:傳統製麵廠的戰術小拼圖

回到我們剛剛提到的那間製麵廠,他們就不是單靠一個漂亮網站來轉型。先描繪整體拼圖的樣子,再逐步安排每塊小拼圖怎麼放上去。

  1. 願景具體化: 接單流程自動化,開發系統取代 LINE,提升內部工作效率。未來再視情況,設計品牌官網、提升行銷。
  2. 主要工具選擇: 第一階段導入新網站與簡易接單表單,第二階段再串接CRM,第三階段才會評估是否導入進銷存系統。
  3. 情境模擬設計: 先用 Notion 規劃新流程範本,模擬「今天有30張訂單會怎麼跑?」這樣具象模擬讓所有人理解改變後的運作模式。
  4. 推動者組織清楚: 第二代接班人主導決策,內部指派一位行政主管統整流程資訊,確保資訊收集、決策與執行是分工明確的。
  5. 數位能力盤點: 了解員工普遍能操作 Excel 與 Google 表單,於是選擇操作簡易的工具,不讓學習成本成為阻力。
  6. 資源投入有規劃: 首年預算100萬,前六個月開發接單系統,觀察情況後再進行下個品牌官網計畫。

先處理好策略,就能清楚知道每套戰術是為什麼而制定。願景、工具、流程、團隊、能力、資源全部盤點後,再一步步落地,這是數位轉型真正該走的路。

結尾

當企業開始思考數位轉型,最重要的起點不是挑工具,也不是比較報價,而是回到核心問題「你現在的目標是什麼?」,先把目標想清楚,後面一連串的事情都會在穩固的基礎上進行。

覺得很困難嗎? 如果你不想再走「做完發現不知道在幹麻」的老路,歡迎和我們聊聊。我們會用顧問式的方法,協助你從策略開始釐清,把這些「想做的事」串聯成一條邏輯清楚、能落地的路線。

你的獨特需求值得一個量身打造的數位方案

如果你正為企業尋找最適合的數位解決方案,請與我們聯繫。我們很樂意傾聽你的需求,並開啟一段有價值的對話。

普魯士國際 PlayPl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