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是中小企業老闆,或是新創團隊裡負責營運的人,這篇文章是為你寫的。
當企業開始進入成長期,越來越多的報表、流程與協作需求,讓原本好用的 Excel 或 Google Sheet 等文件,在工作流程上會慢慢變得卡卡的。版本搞不清楚、資料經常出錯、每週都在複製貼上、非某某員工不能改的表格越來越多...你開始覺得問題太多。
放心,這不是任何人的錯,這是企業在從「能跑」到「要跑得好」這個階段,都會共同遇到的現象。
我們寫這篇文章,是希望用顧問的視角說出你的痛點,提供一些務實但可落地的思考方式,幫你釐清「到底該怎麼開始」。你不需要一次做到完美,只要走出對的第一步,轉型這件事,其實可以不那麼痛。
當公司還在三五人、流程簡單的階段時,一個懂 Excel 的員工幾乎可以撐起整個營運。無論是報價單、進度表、庫存表、薪資計算、客戶資料庫,一切都跑得起來,彈性又快速。但隨著規模成長,越來越多人接手流程、資料來源變多、協作需求增加,原本的「超能力」逐漸變成「不穩定因素」。
你可能會開始注意到幾個現象。
這不是哪個人的問題,而是企業進入某個成長門檻時,系統性的限制自然浮現。
這些問題在企業規模還小的時候,可以靠默契、靠加班解決,一旦規模變大、團隊成員變多,硬來就不是一個適合的解決方案。
如果你有觀察過成功啟動數位轉型的企業,你會發現,成功的關鍵並非只是選對工具,而是「更換思維」。數位轉型不是一個單純的 IT 專案,是一個將數位科技融入營運的能力養成過程。
一開始可能只是解決一些「當下的問題」(像是縮短報表處理時間),但當這些「問題」逐步解決,企業會開始從這些問題中看到更大的機會,發現及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。
過程中學會使用工具是一個手段,其實目的是掌握如何從流程中定義需求,進而將「使用工具」這件事轉化為具體的商業價值,往後每件事情都會先用新思維來思考。這種思維轉變,才是所謂的數位轉型。
以上說明會太過抽象嗎?我來舉個例子。
假設你的企業原本都是用紙筆手寫來記錄資料,你一定開始察覺「速度太慢、很難保存、沒辦法修改」等問題,所以開始改用 Excel 紀錄。雖然剛開始被多數人抗拒,但慢慢的大家體會到好處,原來用 Excel 寫資料那麼方便,那是不是報價單也可以、是不是會計報表也可以?全組織都會開始這麼想,這就是思維轉變。
等到 Excel 也面臨瓶頸,開始數位轉型,無論是先用免費工具嘗試或客製化開發,感受到好處後大家就會開始習慣,習慣之後就會再用同樣的思維去思考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更多。
什麼時候是數位轉型最好的時間點?第一是10年前,第二是現在。如果 Excel 已經開始讓你感到厭煩,或者目前的傳統工作流程遇到瓶頸,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時機,這些「卡卡的地方」就是你最值得開始的切入點。
不用一次改變全部,也不需要寫出百頁規劃報告,沒有那麼恐怖。真正重要的是,找一個能理解你業務的人,一起釐清真正的需求與問題根源。從這樣一場對話開始,才是轉型的第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一步。
PlayPlus 陪著很多中小企業、新創團隊,走過轉型旅程。我們不是直接賣你一套工具,而是從你的現況出發,拆解流程、診斷瓶頸,然後才設計出「最適合現在的解法」。我們提供顧問式的協作方式,幫你把「不知道怎麼開始」的問題,一步一步具體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