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I/UX 意義遠不止於畫面漂亮,會直接影響營收與成本

觀點分享
2025/09/23
UI/UX 意義遠不止於畫面漂亮,會直接影響營收與成本

UI/UX 經常僅被當作「設計好不好看」的環節,經營者必須要知道 UI/UX 不僅是外觀美化,而是決定一個數位產品能否被受眾接受、是否能持續帶來轉換與忠誠度的關鍵要素,進而推動營收、降低成本。

換句話說,身為經營者,你對 UI/UX 的重視程度必須提升到策略層級,它和行銷投資報酬率、客服支出、企業競爭力都有直接關聯。

試想看看,如果 NetFlix 設計得很難用,你還會付費嗎?如果 Instagram 設計得很難用,你還會黏在上面嗎?

這篇文章是我閱讀 Techiexpert 的文章「How Award-Winning Agencies Shape the Future of UI/UX Design」後,整理出的心得與延伸思考。我會用商業語言來重新梳理 UI/UX 的意義,並說明為什麼它對中小企業、新創團隊或行銷決策者而言,不僅是「設計師的事」,而是和營收成長、成本控制息息相關的「策略議題」。

簡單介紹 UI 和 UX

這篇文章是設定給已經知道 UI 和 UX 是什麼的人閱讀,但我還是稍稍簡介一下。身為經營者,你不需要懂設計細節,但必須知道 UI 與 UX 的核心差異。

如果用餐廳來比喻。

  • UI: 全文 User Interface 意指使用者介面,像是一家餐廳的裝潢與菜單排版,影響顧客「第一眼的感受」。
  • UX: 全文 User Experience 意指使用者體驗,像是整個用餐過程,從訂位、上菜速度、服務態度,到是否想要再次回訪。

換句話說,UI 是門面、UX 是整體體驗。

面向 UI UX
定義 操作介面與視覺呈現 使用者從接觸到完成任務的完整感受
目的 讓產品「好看、好點擊」 讓產品「好用、好簡單」
KPI 點擊率 轉換率、留存率
應用 按鈕設計、色彩搭配、版面排版 使用者研究、流程設計、可用性測試、任務完成率

使用者體驗如何影響營收與成本

不少人會以為 UX 設計就是把畫面做好看,注意力只放在表層的顏色、字型與排版。其實核心在於流程設計和研究商業邏輯,這也是真正影響轉換率和成本的地方。

例如使用者填寫表單到一半放棄,不是因為顏色不好看,而是因為填寫欄位過多、欄位沒有分類、太難填寫等,使用者放棄就是流失營收,或者提升客服成本。

營收面:從轉換率到回購率

好的 UX 可以有效提高轉換率。

當使用者可以更快完成購買、更容易理解你的價值主張,他們會更願意掏錢,這是最直接說明為什麼 UI/UX 能夠影響轉換率。

  • 客單價提升: 清晰的資訊架構與順暢的流程,讓顧客更容易加購或選擇高價方案。
  • 回購率與忠誠度: 愉快的體驗會讓使用者留下好印象,進而增加再次使用或再次消費的機率。
  • 口碑擴散: 滿意的顧客更願意分享、推薦,這種「免費行銷」正是 UX 帶來的隱性價值。

成本面:降低客服與開發浪費

UX 不只帶來營收,還能直接幫你省錢。

錯誤的 UX 需要耗費非常多人力去補救,而且補救的效果還遠不如一開始就將 UX 設計稿,相信經營平台的人都非常有感觸。

  • 降低客服量: 如果介面清楚、流程設計合理,顧客不需要再頻繁打電話或寫信詢問,客服人力成本自然下降。
  • 減少錯誤操作: 明確的指引與提示可以避免使用者操作失敗,減少訂單錯誤與後續補救成本。
  • 降低開發返工: 在專案初期導入 UX 研究與測試,能避免後期大幅修改,節省時間與開發資源。

策略面:從表層到深層的商業價值

設計大師 Jesse James Garrett 曾提出 UX 五層次模型「策略層、範圍層、結構層、框架層、表層」,很多人可能只停留在「表層」,沒有思考過最根本的「策略層」。

策略層關注的是「數位產品能否和企業的商業目標對齊」,只有當 UX 與公司的商業策略結合,體驗設計才能真正驅動營收成長與成本優化。

舉例 NetFlix 的商業目標就是要「顧客持續不斷地觀看每一部影片」,所以 UX 設計每部影片結束播放前,就接著自動播放下一步影片,並且影片還要是「最可能是顧客想要看到的影片」。

UI/UX 提升轉換率的 5 個關鍵

理解 UX 與營收、成本的關係後,接下來的問題是具體該做點什麼。以下是最能直接影響轉換率的 5 個關鍵。

1. 清晰 CTA 與路徑

顧客要知道「下一步該做什麼」,而且這個路徑不能模糊。

  • 單一路徑: 避免一個頁面同時塞入多個 CTA 按鈕,例如「立即購買」和「了解更多」並列。
  • 一致文案: 從廣告點擊到落地頁面、結帳頁面,每個 CTA 應該保持語氣一致。
  • 減少干擾: 清楚的行動指引能降低猶豫,縮短轉換時間。

2. 表單與結帳減阻

結帳流程是最直接的營收關卡,同時也是流失轉換率的高峰點。

  • 欄位精簡: 只保留必要資訊,其他可以改至選填、甚至是未來再從其他地方補填寫。
  • 逐步式流程: 長表單拆解成幾個小步驟,降低心理壓力。
  • 即時提示: 錯誤訊息應立即出現,並告訴使用者如何修正。不要填寫完20個欄位後,才告訴使用者其中的10個欄位要修正。

3. 速度與行動裝置優先

時間就是金錢,朋友。

研究顯示,載入時間超過 3 秒就會造成 53% 的使用者直接離開。

  • RWD(Responsive Web Design): 行動裝置優先,讓顧客隨時隨地都能順利完成任務。
  • LCP(Largest Contentful Paint): 關鍵畫面需在 2.5 秒內顯示。

4. 信任訊號與內容層級

「這家能信嗎?」是顧客在下單前最常出現的疑問。

  • 內容分層: 把關鍵資訊放在顯眼位置,降低顧客尋找的成本。
  • 評價與見證: 真實的顧客回饋比任何廣告都更有說服力。
  • 透明條款: 價格、運費、退貨政策要一眼可見,避免顧客因不確定而放棄購買。

5. 量化與實驗

沒有數據,就無法確定改善是否有效。

  • 事件追蹤: 設定 CTA 點擊、表單完成率等事件,觀察使用者行為。
  • A/B 測試: 測試不同版本,找出最有效的設計。

給你的 10 分鐘網站 UX 快速檢核表

上面談的層面也許比較大,或者一時之間沒有頭緒,這邊先提供簡單的檢核項目,你可以在 10 分鐘內快速分析「自己網站的 UX 好不好」。

  • 導覽是否 3 次點擊內可達主要任務? 例如從首頁或落地頁面開始,顧客要結帳或找聯絡方式,是否三步內可以完成?
  • 行動版是否保留最關鍵 CTA 於首個區塊? 例如「立即購買」或「聯絡我們」按鈕是否能第一眼就在頁面上看到?
  • 首個區塊是否清楚傳達產品價值與下一步行動?
  • 表單是否僅保留必要欄位? 顧客最怕冗長的輸入,越精簡越容易完成。
  • 重要政策是否容易查找或擺放靠近 CTA 按鈕? 例如立即購買按鈕旁邊有沒有放上運費、退換貨等政策。
  • 速度核心指標 LCP 是否小於 2.5 秒建議值?
  • 每個頁面是否清楚「我在哪、下一步做什麼」?
  • 錯誤提示是否即時?
  • 內容架構是否清晰? 大標題、副標題、小標題、內文清楚標示,能夠幫助使用者快速抓到重點。
  • 是否有埋設數據追蹤? 有數據才知道成效。常見追蹤工具有 GA4、GTM、GSC、Pixel 等,追蹤各種點擊事件、轉換與漏斗。

結尾

回顧全文,對經營者來說 UI/UX 的意義遠不止於「畫面漂不漂亮」,它是一個能直接影響營收、成本與競爭力的根本。

改善 UX 不一定需要大規模改版,先挑出最關鍵的摩擦點,就能在短期內看到數據的變化。

  1. 採用上面的檢核表,花個 10 分鐘快速檢核,找出可能流失顧客的環節。
  2. 轉換率最直接相關的 1 至 2 點排進兩週短期衝刺,例如精簡表單、讓 CTA 更清晰。
  3. 設定事件與 A/B 實驗,每兩週回頭檢查一次數據,確認成效並持續優化。

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做,我們能提供協助。

  • 快速 UX 診斷: 以轉換為目標的 60 分鐘小會議,幫你梳理優先順序。
  • 轉換導向的 UI/UX 優化衝刺包: 安排 2 至 4 週短期衝刺。
  • 量化成效儀表板: 追蹤留存與客服量,讓成效可視化。
  • 全站體驗與品牌一致性整合: 設計系統、行動優先架構、內容層級重構。

你的獨特需求值得一個量身打造的數位方案

如果你正為企業尋找最適合的數位解決方案,請與我們聯繫。我們很樂意傾聽你的需求,並開啟一段有價值的對話。

普魯士國際 PlayPlus